章魚能修改自己的基因,還有分佈式智能,它們是不是外星生命?

2008年,在德國科堡市海洋之星水族館裡,一隻名叫奧托的章魚引起了轟動。

它不滿足於在水缸裡無所事事,而是爬出水缸,用水槍射擊頭頂的燈泡,導致整個水族館停電。

這隻惡作劇的章魚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這種看似簡單的無脊椎動物竟然有著驚人的智力。

章魚是一種屬於頭足綱動物的軟體動物,有著八條觸手和一個圓錐形的頭部。

它們沒有外殼、沒有顎、沒有肺、沒有血液循環系統、甚至沒有恒溫機制。

但是,在這些缺陷中,它們卻擁有了一個非常復雜而靈活的神經系統。

章魚能修改自己的基因,還有分佈式智能,它們是不是外星生命?

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

章魚有一個環繞食道的大腦,其中集中了全身40%的神經元。

這個大腦被分成不同的區域來控制特定的功能。

一些上腦葉參與記憶和學習,產生復雜的行為能力,以區分各種相似的物體和記住這些細節。

但是,章魚大腦最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完全控制身體所有部分。

其餘60%的神經元分佈在八條觸手上,形成獨立的神經索。

這樣,每一條觸手都有很大的自主行動能力,在沒有大腦參與的情況下,可以單獨完成很多復雜的任務。

大腦隻需要對觸手下達一個抽象程度很高的命令,比如『抓住那個東西』,然後觸手就會自己判斷怎樣完成,而不需要大腦去控制每一個細節。

這種分佈式智能讓章魚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信息源,並且在遇到危險時快速做出反應。

智力行為表現

在這種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控制下,章魚表現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智力行為。

使用工具:長期以來被看做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雖然後來發現很多其他動物也會使用工具,但是這個能力仍然被看做是高度智能的象征。

章魚也能使用工具。

生物學家曾經觀察到,章魚從沙灘上把兩片椰子殼拖到海底,在危險時爬到裡面去藏身其中。

它甚至能從裡面旋開瓶蓋逃走。

擬態:章魚是大師級的偽裝者,它們可以通過改變身體的顏色、紋理和形狀來適應不同的環境,或者模仿其他動物的外觀。

它們的皮膚上有三種特殊的色素細胞,可以讓它們快速地變換顏色。

它們還有一種特殊的肌肉組織,可以讓它們改變皮膚的凹凸程度,從而模擬不同的紋理。

它們甚至可以利用觸手來變換身體的輪廓,比如扮成海星、海蛇或者海草。

這些擬態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它們逃避捕食者,也可以讓它們更容易接近獵物。

智力進化的主要驅動力

章魚的智力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在生存壓力的驅使下,動物們紛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策略。

章魚找到的就是高度的智能。

那麼,是什麼因素促使了章魚智能的進化呢?

與硬骨魚的競爭:關於章魚認知進化的最廣泛被認同的理論,是『帕卡德假說』,即章魚與硬骨魚類的競爭是推動它們發展智能的主要選擇力。

硬骨魚類是敏捷的、視覺導向的捕食者,對章魚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與之競爭或逃避,章魚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和感知能力,從而促進了神經系統和智力的發展。

外殼喪失:對於蛸類來說,由於偶然的多倍體事件導致了外殼內化,也促使了它們神經系統和智力的發展。

外殼原本可以提供保護和浮力,但失去了外殼後,章魚就需要找到其他方式來應對環境。

因此,它們發展出了色素細胞、隱藏能力、肌肉化的外套膜以及靈巧的移動能力等。

這些復雜的行為促生了控制它們的復雜神經系統和高級靈活認知能力。

視覺發達:章魚有著非常優秀的視覺系統,它們進化出了相機眼,其功能幾乎與類似的脊椎動物結構相同。

高級視覺的出現被認為有助於更普遍的認知進化,因為突然豐富的視覺信息將需要復雜的通路來處理和利用這些信息。

視覺感知對神經系統的增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章魚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之一,它們擁有一個復雜而靈活的神經系統,可以進行各種智力行為,如使用工具、觀察學習、擬態等。

它們的智力是在與硬骨魚競爭和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進化出來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特殊的機制的影響,如RNA編輯、分佈式智能等。

章魚是一種獨特而神奇的智慧生命,對人類認知科學和外星生命探索有重要啟示。

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和這些軟體動物進行更深入地交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