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非常多的行星,但是絕大多數都不適合生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恒星的影響。
並非所有恒星都像太陽一樣。
恰到好處的距離,讓地球上的溫度十分適宜;恰到好處的輻射,讓地球可以輕松應對紫外線等輻射;恰到好處的狀態,讓太陽十分穩定,不會頻繁出現太陽風暴或者嚴重的太陽耀斑。
這些奇跡般的巧合,造就了地球的生命,讓生命之源——水,不會凍結或者沸騰。
在系外行星中,絕大多數的行星,都因為恒星的輻射,導致生命無法正常生存。
太陽系周邊的恒星,超過半數都是紅矮星,紅矮星相比太陽更加活躍,可能會頻繁產生毀滅性的太陽耀斑,比如距離地球僅有4光年的Proxima b,體積和軌道都和地球相似,表面存在液態水,但是恒星卻是紅矮星,每年都會經歷5次左右的太陽風暴。
對於地球來說,如此頻繁的太陽風暴,會導致地球的電子設備頻繁受到影響,大約5年時間,地球大氣的臭氧層就會被摧毀,生物也會完全暴露在太陽紫外線輻射下。
珊瑚物種可以吸收高能紫外線
在地球上,擁有異常豐富的物種資源,科學家發現很多珊瑚具有吸收高能紫外線的效果,並且將紫外線轉換為無害的綠光和藍光。
這意味著,對於輻射較強的恒星系,或許可以通過觀察生物熒光,來檢測行星生命,甚至可以利用此類珊瑚物種,在其他星球播種生命。
在太陽系之外,或許有海洋行星被有機物完全覆蓋,而這些有機物都能吸收高能紫外線。
這樣在恒星產生耀斑後,這些行星的生物熒光,或許會讓行星變亮13倍左右,遠遠比i普通觀測更有效率《地球的熒光珊瑚覆蓋地球表面0.2%》。
目前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ELT天文望遠鏡,就擁有捕捉外星熒光的功能。
智利的天文望遠鏡系統擁有全球70%以上的觀測能力,也是最有希望發現外星文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