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找不到外星人?烏鴉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故事從這隻滿口播音腔的烏鴉說起。

注意聽,是不是都有點兒不敢相信這是烏鴉在說話?

再聽一邊,好像確實沒有作假。

難道除了鸚鵡,烏鴉也會說話?

其實,烏鴉不僅會說話,還如同滿級聲優一樣,可以在播音腔、猛男聲、少女音之間無縫切換。

比如這段影片,注意聽,烏鴉正在用猛男聲說What's up《怎麼了》。

接著,主人也向烏鴉問好,這個時候,烏鴉突然從猛男聲轉變成了它自己的聲音,又說了兩聲What's up。

然後,主人用猛男聲誇它是隻好鳥,烏鴉也用猛男聲回應,What's up。

主人又說,用我的聲音說說看,果然,烏鴉一開口又是一口女聲,What's up。

主人還想玩兒,又說,來個艾倫的聲音,這個時候,烏鴉不樂意了,撇過臉去不理主人了。

為什麼我們找不到外星人?烏鴉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看來,這還是一隻很有個性的烏鴉嘛。

我們再完整聽一遍,這變聲是不是變得很誇張?

還有更誇張的,這隻白頸烏鴉,從猛男聲切換到元氣滿滿的少女音,簡直充滿了魔性。

所以,烏鴉為什麼會變聲?

18年前,倫敦大學有個艾老師《Nathan J. Emery》,他竟然說,這也許和人類為什麼能獲得智慧有關吧……

確定這不是在開玩笑?

原來,最近幾年,科學家們通過研烏鴉,好像確實發現了某些有關人類智慧的秘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烏鴉喝水的真相

烏鴉真的會喝水嗎?

2014年,有專家做了這樣六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烏鴉面前有兩個管子,左邊的是水,右邊的是沙子,水面和沙面上分別有一塊烏鴉愛吃的肉。

烏鴉過來觀察了一會兒,並沒有選擇沙子,而是開始往水管裡面扔石子兒。

扔了三顆以後,順利吃到了肉塊兒。

第二個實驗,烏鴉面前有10個大小、形狀、顏色都相同的『石塊』。

烏鴉叼起第一個扔進去,液面升高,接著,烏鴉又跑到另一個方向,叼了一塊扔進去,還不夠。

這個時候注意看,第三塊,烏鴉試都沒試就直接把它扔到一邊,再去叼第四塊。

扔下去,成功吃肉。

所以,為什麼烏鴉要把第三塊『石頭』扔掉?

再看一遍,真的,這一段兒我是看了兩遍才恍然大悟——這也太聰明了吧。

原來,科學家在設置『石頭』的時候,有一些是能沉底的『石塊』,有一些則是不會沉底地『泡沫塊』。

烏鴉扔掉的第三塊就是『泡沫塊』。

而且,烏鴉叼第二塊的時候,為什麼要換一個方向,其實也是因為左邊的連著兩塊都是『泡沫』,烏鴉發現右邊有一個『石塊』。

看到這裡真是驚了,烏鴉這麼聰明的嗎?

第一個實驗能理解沙和水的區別也就算了,這第二個實驗直接能理解重量、密度與沉浮的關系,要不要這麼厲害?

繼續看第三個實驗, 這次是八個鉛球,都能沉底。

但是,有四個是空心的,四個是實心的,很顯然,想要盡快吃到肉,就得扔實心的進去。

所以,烏鴉能理解空心和實心的區別嗎?

實驗開始,烏鴉毫不猶豫地扔了兩個實心的下去,順利吃肉。

第四個實驗,注意看,兩邊都是水管,下面的『石塊』好像也都沒有泡沫,這是要測試個啥?

烏鴉的第一感好像和我們差不多,一上來就叼著『石塊』往水管裡扔,但扔了兩個以後發現不對勁兒了。

暫停一下,這個時候,你看出來問題了嗎?

接著,第三塊、第四塊,烏鴉不往左邊的水管裡扔了,而是扔到右邊的水管裡,順利吃肉。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嗎?

為什麼不繼續往左邊的水管裡扔石塊?

原來,左邊的水管粗一些啊,要扔很多塊下去,液面才會上升,右邊的水管很細,扔兩塊就能吃到肉。

這是成精了吧。

再繼續看第五個實驗。

還是一粗一細兩個水管,但這次,粗水管的液面高,細水管的液面低,烏鴉並沒有重復上次的經驗往細水管裡扔石塊,而是一開始就認準了粗水管,連扔四塊,順利吃肉。

第六個實驗,三根水管。

很顯然,中間裝著肉的那個水管很細,石子兒扔不進去。

烏鴉也沒有嘗試往裡直接扔石子兒,而是猶豫了一下,最終扔到了右邊的水管裡。

肉上升了。

烏鴉覺得很神奇,這是什麼原理?

再扔一塊試試,但這次扔在左邊,肉塊並沒有上升,再扔一塊試試,還是沒上升。

第三塊,烏鴉猶豫了一下,扔到了右邊,肉塊再次上升,這下烏鴉懂了,左邊的不靠譜,想吃肉還得靠右邊,於是,第四塊,再扔到右邊,水面上升,順利吃肉。

原來,這是一個U型管裝置,左邊是個無底洞,右邊和中間連通。

接著,實驗人員又用這六個實驗測試了各個年齡段的人類兒童,後來,他們在論文裡說,對於大多數8歲的兒童來說,他們能像烏鴉一樣順利完成任務,但是,比8歲小一些的兒童,隻有一部分完成了。

並且,在U型管實驗中,隻有少數兒童能推理出來兩者相連的關系,其他的兒童則是靠不斷試錯來完成。

雖然這個實驗中,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烏鴉能推理出U型管相連的關系,但它所表現出來的智力水平,已經追平了8歲兒童,真的是有點恐怖啊,那烏鴉到底是會不會推理呢?

實驗論文發表後,立刻有攝制組來找到了作者,他們想繼續求證這個問題。

於是,作者《Alex H. Taylor》拿出了一隻代號007的烏鴉……

烏鴉007

這次,巨大的鳥籠裡有一套由8個機關組成的復雜系統。

目的是讓烏鴉吃到8號機關裡的肉塊。

注意看,1號機關上吊著一根小木棍,但很顯然這根小木棍非常短,夠不著8號機關裡的肉塊。

所以,烏鴉要如何在這套復雜系統裡推理出破解謎題的線索呢?

烏鴉007上場了,它很快就發現了1號小木管,但夠不著,於是,它飛上枝頭,然後用腳踩住繩索,再用嘴一點點把繩子拽上來,順利取到了1號小木管。

但很快,007就發現,木棍太短了,取不到肉,怎麼辦呢?

007在觀察,它好像發現了線索,7號機關裡有一根更長的木棍,但是,如何把它取出來呢?

不一會兒,007有了主意,於是,它開始用短木棍扒拉2號機關裡的石子兒。

取到了石子以後,007把它扔到7號機關裡,果然,木棍動了一下,看來分析得沒錯,007繼續用短木棍取出了2號、3號機關裡的石子,分別扔到7號機關當中,這下重量夠了,7號機關裡的長木棍被吐了出來。

然後,007叼著長木棍,順利從8號機關中吃到了肉。

錄制完這段影片,攝制組終於知道這隻烏鴉為什麼代號007了,用時2分30秒,3層推理,8個步驟,這哪裡是烏鴉,簡直是特工。

於是,攝制組問專家,人類小孩能完成這麼復雜的推理嗎?

專家笑而不語,隻是示意攝制組繼續往後拍。

人類·烏鴉·狗

這次,專家們設計了這樣一個裝置,外面有三層鎖扣,最裡面的綠球當中,分別裝著烏鴉、人類和狗愛吃的食物。

接著,專家們分別向烏鴉、人類和狗演示這個裝置的打開方式,然後,又讓三者分別單獨熟悉一會兒這個裝置的結構。

熟悉完結構,比賽就要開始了。

誰會最先拿到裡面的食物呢?

烏鴉一上來就直奔主題,15秒破解機關,順利吃肉。

而狗狗呢,主人一頓比劃,一頓提示,它們好像始終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再看人類小孩,他鼓搗了一會兒裝置,沒打開,於是,很快就失去了興趣,看向一邊,似乎在說,這個不好玩。

但再看一遍烏鴉,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飛過去就開始拉開關,取出第二層箱子,再開蓋子,接著取出綠球,成功吃肉。

專家說,除了智力以外,這個實驗還說明,烏鴉比狗和人類小孩都更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促使它們使用工具,甚至制造和發明工具。

使用工具,攝制組有點懵,這不是教科書上一直強調的人類與眾不同的地方嗎?

更何況,發明和制造工具,這應該是人類的專利嗎,難道烏鴉也可以?

接著,專家們又跟攝制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1993年·海外孤島

時間回到1993年,昆都博士《Gavin R. Hunt》來到了新西蘭外海的一座孤島上,這裡叫做新喀裡多尼亞。

這天,他在一片無人區的叢林裡,發現了很多詭異的樹葉。

這些露兜樹就像被人有意裁剪過一樣,博士懷疑,是不是有另一組科研團隊在這附近?

但走著走著,他開始覺得越來越覺得瘆得慌,因為,他發現,這裡幾乎每顆露兜樹都被人裁剪過,不像是科學家幹得事兒啊。

頭頂上的烏鴉也在叫個不停,它們是島上獨立進化的品種,叫做新喀鴉,偶爾會成群結隊的襲擊人類,感覺非常不好,博士趕緊撤離。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隻新喀鴉攔住了博士,它停在博士面前露兜樹上。

博士看著它,還好,這隻新喀鴉並沒有敵意,它也看了看博士,覺得沒啥危險,就是開始啄葉片,啄開一端,然後順著葉脈撕扯,撕扯到一定長度以後,再又啄開另一端,這樣烏鴉就得到了一根帶刺長條。

然後,烏鴉把這根刺條伸進了露兜樹的葉片根部,鼓搗了幾下,再拉出來的時候,倒刺上竟然勾著一隻蝸牛。

等烏鴉吃完蝸牛,扔下刺條飛走以後,博士趕緊跑上去撿起刺條,同時一個驚人的念頭開始讓他心跳加速——難道這是新喀鴉在制造工具?

接下來的3年,博士一直在叢林裡觀察新喀鴉。

有一次,博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一些碎肉塊藏到樹洞裡,他想看看新喀鴉是否能用工具取出這些肉塊。

在通常情況下,新喀鴉會折斷一小截樹枝,然後就開始用樹枝挑逗藏在樹洞裡的蠕蟲,蠕蟲如果咬住樹枝,那麼新喀鴉就立刻把樹枝提起來,然後吃掉蠕蟲,整個過程很像人類在釣魚。

但如果把蠕蟲換成肉塊,新喀鴉是否還會像對付蝸牛那樣,再制造一根鉤子工具來把它勾出來呢?

實驗結果出乎意料,博士本以為新喀鴉還會再去撕扯一個樹葉鉤子,但很顯然,烏鴉也知道,那種鉤子太軟了。

所以,它試都沒試,就直接飛上枝頭,折斷一個樹枝,然後用喙彎曲折口,熟練的做出了一根鉤子,伸到樹洞裡,順利的勾出了肉塊……

前後僅僅數十秒,博士看得目瞪口呆。

1996年,博士把研究成果發表出來,他說,現在,地球上會制造工具的動物從三種變成了四種,分別是——人類、黑猩猩、紅毛猩猩和新喀鴉。

但制造這種帶鉤子的復雜工具,隻有人類和新喀鴉能辦到。

隨後的研究又表明,新喀鴉不僅會制造工具,還會交流學習,島東邊的鴉群制造的鉤子和島西邊的鴉群制造的鉤子不一樣,剛生下來的小烏鴉,也能在父母的指導下制造出復雜的鉤子。

而且,小烏鴉還在不斷的改進鉤子,又把更先進的鉤子技術傳承給下一代。

所以,短短30年不到,新喀島上的烏鴉鉤子已經進步了好幾代。

2002年,新喀鴉甚至在實驗室裡完成了制作鐵鉤的壯舉……

所以,烏鴉為什麼這麼聰明?

回到故事開頭的艾老師,到了2004年,他根據以上各種研究,終於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理論——烏鴉和人類趨同進化。

趨同進化

什麼是趨同進化?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你看這個動物是什麼?

很顯然,這是一隻老鼠,但事實上,它和老鼠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它是大象和北極熊的近親——鼩鼱。

《瘋狂動物城》裡的黑幫教父其實就是鼩鼱,而不是老鼠,這是導演在向我們這位哺乳動物祖先致敬。

1億多年前,當恐龍們稱霸地球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食蟲目的『鼩鼱們』,它們還隻有一顆回形針大小,在陰暗的底層空間裡茍活,終於,茍住了,等到恐龍滅絕以後,它們紛紛長大,變成了大象,變成了北極熊,當然也變成了我們人類。

但是,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有一些已經變大的動物們,它們又陰差陽錯的回到了原來的底層環境,於是,它們就又在各種大型動物腳下茍活,終於,再次把自己茍成了祖先的樣子,後來,我們把這些動物,叫做嚙齒目·老鼠。

所以,這就是趨同進化,專指兩種原本不同時空的物種,在某些相似的自然環境下,都進化成了類似的樣子或者擁有了類似的能力。

鼩鼱和老鼠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趨同。

那人類和烏鴉又是怎麼個趨同法兒呢?

很顯然,烏鴉和人類的外形並不相似,但烏鴉和人類的能力卻幾乎一模一樣。

這是什麼意思?

艾老師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12隻烏鴉

有一次,艾老師的朋友——哈格爾博士《Vincent Hagel,Audubon Society,奧杜邦學會會長》正在朋友家做客。

突然,他看到窗外有12隻烏鴉,烏鴉們在圍著什麼東西跳舞,叫聲非常的悲傷。

一兩分鐘以後,有一隻烏鴉飛走了,但幾秒鐘以後,它又飛了回來,嘴裡叼著一根小樹枝,它把小樹枝蓋到那個東西上面。

接著,越來越多的烏鴉飛走去叼回來小樹枝,這個時候哈博士才看清楚,原來,那東西是一隻烏鴉同伴的屍體。

大概五六分鐘以後,鴉群飛走了,地上隻剩下一隻蓋滿小樹枝的烏鴉屍體。

這是什麼?

是葬禮,是情感,甚至可以說是某種宗教,而人類為什麼是人類,當工具論被打臉以後,專家們現在的說法正是宗教論。

專家們認為,正是宗教組織起來龐大的人類社群,這才讓我們成為了藍星霸主。

但是,烏鴉真的也有這種類似宗教的情感和葬禮儀式嗎?

雖然哈博士提到的小樹枝並沒有被影像記錄下來,但是,網絡上有很多烏鴉葬禮的影片。

比如,這段影片當中,幾隻喜鵲圍在同伴身邊,發出了悲憤的叫聲,始終不肯離去,補充一下,喜鵲也是烏鴉的一種。

還有這段影片,一大群烏鴉圍繞著同伴的遺體,叫聲就像是悲傷的長調。

烏鴉的群體意識和情感意識真的這麼濃嗎?

2019年,《今日印度》報道,一名叫科瓦《Shiva Kewat》男子3年來不斷被烏鴉襲擊,只要科瓦一出門,當地的烏鴉家族就會立刻展開對科瓦的空襲,而且從來不啄別人。

這個消息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記者們紛紛前來采訪,科瓦也一臉委屈說,大概是因為3年前,他在鐵絲網中發現了一隻被困住的小烏鴉,趕緊上去營救,但還是晚了一步,不僅沒救活小烏鴉,還讓小烏鴉死在了自己的懷裡。

這一幕恰好被趕來的烏鴉家族看到了,它們深信不疑,認為科瓦就是殺害小烏鴉的兇手。

於是,科瓦的通緝令在鴉群中迅速傳播,沒過多久當地的烏鴉就都認識科瓦了,只要他一離開屋子,立刻就會被襲擊。

科瓦無奈的向媒體表示,自己真心希望有一天能向烏鴉解釋清楚……

所以,除了群體意識和情感意識以外,烏鴉還能保持3年的長期記憶,而且能在鴉群中傳播科瓦的人臉信息嗎?

聽上去就像段子一樣。

但事實上,科學家們還真的做過類似的實驗。

比如,2015年,實驗人員先是在公園裡每天喂烏鴉花生,喂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時候,實驗人員帶上假發和面具,手裡拿著一隻烏鴉標本,走了過來。

這個時候,第一隻烏鴉開始發出警報,像是一連串重復的咒罵,接著,幾秒鐘之內,所有的烏鴉都開始報警,咒罵持續了好幾分鐘,鴉群終於散了。

第二天,當實驗人員摘下面具和假發去喂烏鴉花生的時候,它們也顯得很警惕,似乎正在判斷,這個家夥,是不是昨天謀殺同伴的那個人?

幾周以後,實驗人員特意換了一個地點,那邊的烏鴉一開始是吃實驗人員給的華生的,但當她再次帶著面具和假發出現時,那個地方的鴉群也開始齜牙咧嘴的對她咆哮,盡管她這次沒有帶著烏鴉標本,但是,這張面具和假發,已經成了烏鴉社群裡的通緝令。

同樣的實驗又在鴿子身上重復,鴿群根本就不關心實驗人員手中的那個標本……

另外,還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今年春天,有一個弗吉尼亞網友發帖稱,自己和社區裡的五隻烏鴉成了朋友,每天喂它們花生,它們會叼回一些小禮物來報答,這些禮物當中,竟然還有兩個錢幣……

看來烏鴉真的很懂人類啊,這也就是我們和它們趨同進化的最直觀表現——我們都有社群,都有情感,隻不過我們的這種情感在一萬多年前突然演變成了宗教,從而組織起了越來越大的社群,而烏鴉呢,似乎隻差臨門一腳,當它們情感突破的時候,會不會成為下一群人類呢?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繼續說烏鴉的情感和社群,那它們的這種能力又來自哪裡呢?

婚外情

艾老師說,來自婚外情,聽到這三個字你是不是也差點沒坐穩?

真的,當年聽鄧巴《Robin I.M. Dunbar》鄧老師說人類的情感和社群來自八卦的時候就已經夠毀三觀了。

這次又聽到艾老師說烏鴉的能力來自婚外情,簡直有種被生物學家們輪番戲謔的感覺。

這背後的原理,大概是這樣的。

最開始,鳥類專家們在做一個基因實驗的時候偶然發現,鳥巢裡的那些雛鳥,竟然有70%都並非鳥爸爸親生的,這個數據讓專家們大吃一驚。

因為,從行為上來看,各種鳥類都是一夫一妻,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非常忠誠的象征啊,比如,在天願做比翼鳥,隻羨鴛鴦不羨仙,人類一直拿神雕俠侶做表率呢。

但哪兒知道一測基因,一夫一妻的鳥伴侶們,竟然有70%都是非婚生後代,再一跟蹤調查,又發現有90%的鳥類都有婚外情……

還有更驚人的數據,原來,這些90%的婚外情,不僅人類從來沒有發現,就連它們朝夕相處的另一半也是沒有發現的……

所以,專家們得出結論,各種一夫一妻的鳥類,都是情報戰和時間管理的絕頂高手,尤其是烏鴉,它們是非常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這就需要它們在處理情侶關系中,擁有極高的認知能力和關系智商。

比如,專家們已經發現,雄性松鴉會特意記住伴侶最近喜歡吃什麼,然後再有意多尋找這些食物,喂給伴侶吃,討好伴侶。

烏鴉和人類一樣,都有一個父母雙方合力照顧幼崽的漫長時光,所以,我們都不得不學會和對方相處,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和配偶商量、相互妥協,還要充分考慮對方的述求。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非常力不從心了,但想想烏鴉,它們在完成這一切的前提下,還要精心的管理時間,而且從來不被對方發現,於是,這種進化壓力就讓烏鴉擁有了非常強悍的認知能力,它們必須能夠觀察出對方發出的微妙社交信號,並且合適的回應這些信號,同時還要通過這些信號預判對方的行為。

然後,在千百萬年的自然選擇下,烏鴉就靠這些壓力,進化出了和人類趨同的情感和社群。

而且,在欺騙和偽裝方面,烏鴉還擁有人類都望塵莫及的超能力。

鳥腦Facebook

曾經,能記住100個電話號碼的人就是社交大神。

而如今,我們離開了社交軟件,幾乎就不可能在大腦裡還原一張超過150人的關系網。

但是,對於西叢鴉來說,你們人類的Facebook,這隻不過是它們的自帶種族天賦。

比如,專家們發現,一隻西叢鴉竟然能輕松記住1000張不同烏鴉的外貌,而且,這個外貌是敵是友,是騙子還是小偷,它們都縷得清清楚楚。

每年秋天,西叢鴉有儲藏食物的習慣,它們會在叢林裡飛來飛去,把過冬的食物,分散藏在1000多個地方。

本來專家們已經足夠驚奇了,別說1000個地點了,就算是1000個不同的網站密碼,這就已經突破了人類的記憶極限,但西叢鴉是怎麼記下來的?

深入跟蹤研究,結果專家們徹底傻了,原來,專家們發現,每隻西叢鴉每天最多可能損失全部儲糧的30%,而第二天,它們又會通過偷盜和采集,把這些損失一點點補充回來。

這是什麼?

這可不止記住了1000個網站密碼啊,而是把這1000多個網站裡的臉書信息,社交信息全部記下來了,再編織成關系網來處理,實在太誇張了。

所以,人類在研究這個課題的時候,也隻能給西叢鴉設置非常低級別的測驗。

比如,在實驗中發現,如果一隻西叢鴉發現自己藏東西的時候再被別人偷看,那麼,第一,偷看者的臉會被牢牢記住;

第二,西叢鴉會故意藏得更深一點;

第三,保險起見,等小偷離開了,西叢鴉會把食物挖出來,再藏到一個新的地方……

說得有點復雜了,來看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比如,這段影片當中,烏鴉調戲企鵝,聲東擊西,這都是它們從幾千萬年的間諜生涯中練出來的智慧。

還有這樣一段影片,烏鴉想要人類手裡的東西,它竟然懂挑起褲腿,解開你的鞋帶,然後再乘亂偷鍋……

還有一段更典型的影片,窗子裡一個妹子想拿食物調戲烏鴉,玩兒了半天,哪兒知道烏鴉是在陪你演戲,你能想到烏鴉最後是想幹什麼嗎?

就和影片最後所有人都在驚呼一樣,原來,從一開始,被調戲的就是人類,烏鴉根本不想要食物,它隻不過想騙你打開窗戶,放松警惕,再乘機偷走你的銀勺子……

這就是烏鴉對人類的碾壓,解剖學家也說,我們錯了,烏鴉的大腦皮層非常發達,有75%的神經細胞都集中在大腦皮層上,這和人類最發達的前額葉皮層相當,前額葉負責我們的情感和認知,而烏鴉整個腦袋裡全是和我們前額葉一樣的稠密的神經元細胞,這也許意味著,它們的情感和認知可能比人類還要發達。

兩種系統

2005年,有一位叫做艾琳的《Irene M. Pepperberg》認知學專家說,人類的大腦就像PC系統,而鳥類的大腦更像蘋果電腦,兩者處理信息的方式不同,但結果卻類似。

所以,回到故事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烏鴉為什麼會變聲?

因為,這其實是它們擁有豐富情感和超強認知的一種具體表現,這種表現在人類的社群中被叫做語言,我們用語音、語調來執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認知,而烏鴉,有沒有可能,也正在通過這種鳴叫和變聲來執行語言、表達自己呢?

隻不過,它們的信息加密方式和我們不是同一個系統,這讓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了它們的語言。

比如,這隻能模仿200多種聲音的鸚鵡,這會不會是它正在像我們展示鳥類的語言?

突然想到,科幻作家特德·薑《Ted Chiang》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人類在波多黎各制造了巨大的射電望遠鏡,我們把目光對準星空,孜孜不倦的尋找外星生物,但是,星空中一片寂靜,誰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無解的費米悖論。

而就在射電望遠鏡周圍,那些被望遠鏡毀掉生存家園,瀕臨滅絕的波多黎各鸚鵡們,它們卻在用自己的語言述說著,被驕傲蒙蔽雙眼的人類啊,你們怎麼就沒有想到,你們想要尋找、渴望交流的另一個智慧生物,其實一直就在你們身邊呢?

也許,特德·薑的故事不是瞎說,烏鴉、鸚鵡,這可能都是在2.3億年前,就已經裝上蘋果系統的恐龍,它們早已進化成了智慧生物,擁有語言、情感和社群,而人類,不過是300萬年前,偶爾開始和它們趨同進化的一隻猴子。

這隻猴子的情感當中充滿了自大和好戰。

也許,傍晚的樹梢上,那群烏鴉們正在說,你看這些猴子,又要成為下一個用智慧毀滅自己的物種了……

所以,這真的時費米悖論的一種全新解釋嗎?

為什麼宇宙那麼寂靜,為什麼星空中找不到外星人的蹤影?

也許,智慧是把雙刃劍,每當有智慧生物想要嘗試用它改變星球,飛出太空的時候,這個智慧物種也就會發現,智慧的盡頭,全都是自我毀滅的死胡同,而想要物種長存,就必須退回去,和智慧保持一個不近不遠的距離,可能,像烏鴉那樣,就剛剛好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

原來,天下烏鴉一般黑,這是我們人類在抱怨,真的玩兒不過它們啊。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