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兩成不合格!電動自行車,資本寵兒爆發質量黑洞。

抽查不合格率超2成!

媒體報道稱,市場監管總局1月31日發佈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

本次抽查了262家企業生產的295批次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電池產品。

其中2批次產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檢驗的295批次產品中發現62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21.0%。

針對本次抽查發現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銷售企業停止銷售同一產品,全面清理、依法處置庫存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並明確整改要求,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復查。

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依法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

事實上,在此之前,電動自行車一度被看做新消費賽道上中國企業的新風口。

尤其是資本市場,在去年下半年,更將電動自行車看作是寵兒。

早前,主要面向歐美市場的電助力自行車《E-bike》品牌「TENWAYS」剛剛曝出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方包括騰訊、高瓴資本、華映資本、鐘鼎資本、高鵠資本。

其中,高瓴資本還是該公司Pre-A輪的投資方。

如此之多的知名資本為何如此青睞電動自行車呢?

電動自行車又為何如此的質量混亂呢?

市場數據能夠給出一些答案。

市場數據顯示,E-bike的銷量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

2015-2020年,歐洲E-bike年均復合增速27%。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NPD數據,美國2021年銷售了約90萬輛E-bike,預計到2025年銷量將突破480萬輛,年增速超過50%。

而歐洲2020年E-bike銷售達到470萬輛,同比增長38%,2025年歐洲E-bike市場規模預計有望突破1200萬輛/年。

這種狀態,讓電助力自行車有了更多資本關注。

顯然,國內資本青睞國產電動自行車,目標是其具有海外市場拓展的潛力。

而在中國市場上,電動自行車目前而言,各方其實都不占太多優勢,在不具備電池迭代能力和操作系統場景不明的情況下,電動自行車目前能夠沖擊的其實就是外形上的『存在感』,類似當年共享單車的顏色選擇。

事實上,兩輪電動車,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摩托,由於載具的控件顯示,都有上述問題,電動化不難、難在進階的智能化。

因此,各大勢力選擇進擊,目的還是為了佈局和占子,為長遠進行規劃。

至於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其較之電動兩輪車來說更為窘迫,其智能化的需求不同於電動汽車的終極訴求為自動駕駛+車內場景拓展。

電動自行車在載具上的空間問題,讓其智能化場景十分模糊,而諸如防盜、導航或車況分析之類智能化呈現,則頗顯雞肋,無法觸動消費者剛需。

目前較量的關鍵點落在了外形上,甚至於進擊中高端消費群體上,打造類似哈雷這樣的經典款。

反而在技術上的小步迭代,還不足以引發用戶的強烈購買欲,隻是一個消費備選項。

反之,由於過於急功近利的追求,以及想要打開國內市場,片面追求性價比,在產品質量和電池質量上縮水,進一步加劇了電動自行車的『質量黑洞』。

畢竟,國內市場的需求不夠明顯,國外市場的拓展還在試水階段。

為了給資本一個交代,電助力自行車一方面局限於在電動汽車和兩輪電動車的夾縫中,其價格、性能和造型等,均難以達成用戶想象,另一方面要展示自己可能的肌肉。

於是,難免就選擇了投機取巧的捷徑,

最終,電動自行車的質量問題,爆發了!

未來,或許資本寵兒將成為棄兒,風口還在醞釀就要按下暫停鍵。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