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全球各地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都公佈了三季度財報,而大家的表現也都驚人的一致——交付量和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虧損也創了新高。
與特斯拉第三季度凈賺33億美元不同,這些新造車作為特斯拉門徒,至今都無法逃出虧損的黑洞,依然處在燒錢的狀態。
疫情、通脹和全球供應鏈危機,讓中外新造車都面臨成本不斷高漲這個世紀難題,這也是第三季度虧損增加的主要原因。
先看中國市場,蔚來第三季度交付量突破3萬輛,帶動營收也增至130億元,比二季度增長近三成。
但是與此同時,虧損也創下了記錄,達到了41億元,環比上季度增加近五成,同比是去年的四倍之多。
簡單概括就是,蔚來第三季度每賣一輛車虧11萬,每天都要虧4600萬。
銷售成本的增加是主因,第三季度蔚來的銷售成本為112.67億元,環比同比都在增加,對此官方表示主要是電池成本增加造成的。
2021年前三季度,蔚來的毛利率還能維持在20%以上,但是到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已經跌至13.3%,作為對比,特斯拉的毛利率達到了27.9%。
接下來,蔚來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醞釀中的兩個中低端品牌、自研的芯片和電池以及手機業務等等,都意味著銷售、研發和運營成本還將飆升,因此盈利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另一家在今年上演了銷量超越『蔚小理』的戲碼,且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新造車零跑汽車,第三季度財報也是同樣的局面。
第三季度零跑汽車交付量增長186%至3.5萬輛,營收增長四倍達到了43億元,同時虧損也擴大了86%達到了13.6億元,汽車毛利率為負8.9%。
零跑汽車第三季度的銷售支出達到了3.9億元,是去年的三倍,主要原因是品牌建設、廣告以及汽車銷售營銷開支增長和雇員增加。
在股市,零跑汽車的表現同樣不佳,截至11月14日港股收盤,每股價格21港元,隻有發行價的一半。
美國的新造車們也是相同的境遇。
被認為最有能力與特斯拉抗衡的Lucid和Rivian兩家,現在每賣出一輛車,就會損失數十萬美元。
第三季度Lucid的營收達到了1.96億美元,去年同期隻有23.2萬美元;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2282輛,交付量為1398輛。
與此同時,第三季度凈虧損達到了6.7億美元,銷售成本從去年同期的330萬美元擴大到了4.9億美元。
Rivian在第三季度生產了7363輛車,產能增長了67%,交付量達到6584輛,截至11月7日在北美還有11.4萬個訂單在等待交付。
與此同時,第三季度營收5.36億美元,營業虧損達到17.7億美元,凈虧損9.17億美元,運營成本達到了8.57億美元。
上億美元的虧損與幾千輛的交付量形成鮮明對比,CFRA預計Rivian每輛車的銷售成本高達22萬美元,而新車的平均售價隻有8.1萬美元。
在美國上市的英國新造車Arrival上周發出警告,稱公司可能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將業務維持到明年年底,並將不得不裁員,而新車還沒有開始量產。
除了不得已的裁員,新造車們也在想盡各種辦法省錢。
Rivian已經將新車交付的運輸轉向了鐵路貨運,Lucid也在考慮這種更省錢的方式。
Lordstown將兩成的股份賣給了富士康以換得更多資金。
Rivian在第三季度致股東的信中有過一段表述,引發了行業的共鳴:我們為高產量設計的生產線上目前隻能以低產量的方式生產產量,所以隻能繼續忍受勞動力、折舊費和管理費用的增加帶來的負利潤。
所以眼下對於新造車來說,最終取得成功的並不一定是那些擁有最佳商業計劃的公司,而是擁有最佳資產負債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