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了火星風沙與水活動對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為火星烏托邦平原曾經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基於『祝融號』火星車觀測數據,分析發現,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鹽、蛋白石、含水鐵氧化物等含水礦物等等。
這都說明了,祝融號給我們提供的數據,的確讓我們知道了火星是不一樣的天體,特別是關於水的存在,這直接告訴了我們,火星上存在水的趨勢強。
未來人類真的要在火星上面建設城市,或者說直接將火星變成『第二地球』,水的支撐可能性是極大了,而且,這一次關於祝融號的重大發現,依然是與水有關。
根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肖龍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綜合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多光譜相機《MSCam》獲取的科學數據,首次在火星表面發現海洋沉積巖的巖石學證據,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
所以,這一次的發現又是首次。
對於研究來說,這的確又是一個突破點,從現有的火星情況來看,火星寒冷幹燥,缺乏流水與生命痕跡,但數十億年前的火星環境或許大不相同。
過去的研究已證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態水,並通過地貌分析和數值模擬提出過古海洋假說,認為古海洋區域形成了個特殊的海洋沉積地質單元,被稱為北方荒原組《VBF》,但是缺少原位探測數據的支持。
這一次中國就將這個爭議點給解決了,證明了火星北部曾經存在過海洋,當然,至於在這些地下區域是否還存在水源,這可能是未來需要研究的,但是,證明了火星海洋的存在,也會改變我們對火星的新認識。
同時,本研究中對祝融段巖石的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首個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測證據,這就是關於祝融號新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