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祝融號火星車的數據,科學家們首次在微小的火星沙丘上發現了裂紋層,這意味著紅色星球在40萬年前還是一個富含鹽分的水世界。
自從2021年5月在火星北半球著陸以來,祝融號已經拜訪過烏托邦地區附近的四個新月形沙丘,以調查它們的表面組成。
根據最新的研究,所有這四個微型的、由風形成的地質特征都覆蓋著薄薄的、無處不在的斷裂的地殼和山脊,這些地殼和山脊的形成得益於140萬年前到40萬年前的某個時候融化的小塊水冰。
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火星在大約30億年前擁有豐富的液態水,但是劇烈的氣候變化將其中的大部分凍結為冰,現在被鎖在火星兩極,並使這個星球的大部分地區變得幹枯。
通過分析祝融號和天問1號軌道飛行器傳回的圖像和數據,最新發現顯示,幾百萬年前,來自火星冰冷極地的大量水飄到了較低的緯度,並被儲存在烏托邦平原的沙丘上。
當祝融號冒險接近其目標沙丘後,探測器上的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將沙粒切割成毫米級顆粒,它們的化學構成顯示了水合礦物,如硫酸鹽、二氧化矽、氧化鐵和氯化物,這都證明了烏托邦地區此前遍佈鹽水。
然而,這些鹽水並沒有在周圍停留太久。
根據這項研究,火星上的溫度波動很大,因此鹽水蒸發並留下了鹽和其他新形成的礦物,這些礦物後來滲入沙丘的沙粒之間,將它們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地殼。
雖然祝融號現在已經被灰塵覆蓋,但它揭示了火星沙丘頂部和內部的水活動,未來的主要任務將是尋找耐鹽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