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問一號』即將啟航,人類為何『瘋狂』探索火星?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火星被稱為『螢火』,象征著『不吉利』。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在其他文明的記載中,火星幾乎也是災難與紛爭的象征。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啟航,人類為何『瘋狂』探索火星?

在現代,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將人類探索的范圍從地球的一角擴展到浩瀚的宇宙空間。

此時,在古代被視為『不祥』的火星,因為距離地球比較近,成為了人類『關心』的重點。

1964年,美國發射了『海洋四號』探測器,這是人類第一個到達火星的探測器。

之後,各國陸續開始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相繼發射了眾多火星探測器,比如著名的勇氣號、好奇號等。

作為新興的航天大國,中國在火星探索上也不甘落後。

2016年1月11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今天,也就是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佈了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和標識。

『天問一號』將承載國人完成火星軌道、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希望。

一系列復雜的科研任務。

在為中國的『天問一號』即將啟航而歡欣鼓舞的同時,相信不少朋友心中難免會有疑問:人類為什麼要『瘋狂』探索火星?或者探索火星的意義何在?

其實這裡可以用一個國人非常熟悉的例子來說明。

16世紀末的一個早晨,萬歷皇帝一時興起,想要恢復先祖的榮光,想要開始打造遠洋艦隊,去探索未知的疆域。

然而,大臣們反對並質問皇帝:艦隊遠航成本高收益少的意義何在?

多年前萬歷皇帝就被質問過,於是將這個『荒唐』的想法從腦海中打消了。

但這時,西方艦隊發現了美洲,開辟了一條新航線……

18世紀,一位年邁的皇帝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中國物產豐富,應有盡有,派艦隊遠航。

和貿易有什麼關系呢?五十年後,這個富裕的國家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僅僅一百年後就被敵人的炮火摧毀了。

所以不探索未知,不前進,人類終有一天會逐漸衰落,甚至滅亡。

就像萊特兄弟剛發明飛機的時候,很多人都嘲笑他們的發明沒有用,因為它飛不高,飛不遠,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呢?

現代航天創始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因此,探索火星可視為人類離開『搖籃』的第一步。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人類要把火星作為征服星海的第一站呢?其實,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位置合適。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的金星和火星離地球比較近。

雖然金星離我們很近,但是經過探索,我們發現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

別說是人類在上面生存,就連機器的登陸都極其困難。

所以這個時候就隻剩下火星這個選項了,火星距離地球0.55到4億公裡。

飛行器穿越隻需幾個月的時間,也大大降低了登陸火星的難度。

第二個原因是時間與地球相似。

火星上的一年大約是687天。

雖然這比地球的365天長了近一倍,但這並不影響火星和地球的時間相似,因為火星上的一天大約是24.6小時,隻比地球多0.6小時。

而這也意味著,如果未來人類殖民火星,幾乎不需要任何訓練,就可以快速適應火星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有四個季節。

因為公轉時間是地球的兩倍,所以火星上每個季節的時間幾乎是地球的兩倍。

第三個原因是火星上有水。

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

科學家們通過火星探測器發現,火星上到處都是河床,這意味著遠古時期火星上有大量的水資源。

但是,過去有水也沒用。

現在火星上還有水嗎?

這個謎題終於在2019年解開了。

科學家們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個直徑81公裡的冰坑。

如此龐大的水量完全可以滿足人類火星殖民的需要。

坑下可能還有一些簡單的火星生命。

最後一個原因是同樣的環境。

從發回的照片不難發現,火星的環境看起來和地球的環境非常相似。

可以說,如果不告訴你哪張照片是火星,那你就很難把它和地球的環境區分開來。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地核的影響,火星的引力隻有地球的40%左右,但這對人類來說恰恰是非常有利的。

因為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無法有效阻擋來自宇宙的射線,所以火星上的生命必須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而這些防護服通常有幾十公斤重。

如果火星的引力和地球一樣,那麼人類根本不可能正常活動,但是現在40%的引力可以讓人類自由活動。

當然,低重力不僅讓人類活動更加靈活,也大大降低了火星基地和工廠的建設難度。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火星成為了人類的第一站。

而如果拋開這些理由,問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那麼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因為它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