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百年來人類的發展,不難看出人口數量與科技水平成正比,因為科技水平越高,人口數量就越高。
生活質量,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將直接導致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這種狀態或許對人類有利,但對地球卻是毀滅性的。
人口的增加會導致對資源的需求增加,而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不可能無限期地吸收。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無論是地球的承載能力,還是它所蘊含的各種資源,都無法讓人類永久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茫茫宇宙,因為人類真正的未來,就在於這片星辰大海。
經過對宇宙的深入研究,火星出現在了科學家的視野中,因為它離地球很近,幾乎和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非常適合作為人類征服宇宙的起點。
為了弄清火星的真實情況,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比如大家熟悉的好奇號和勇氣號。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公佈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標志和名稱。
在不久的將來,『天問一號』將承載著全中國人民的美好希望,奔赴火星,開展火星探測科研任務。
2019年7月,刊登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發現讓所有關注宇宙的人興奮不已,同時也讓人們相信火星將是人類征服宇宙的起點,因為探測器發現了一個深1~2米、寬約20公裡的液態水湖。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水是一切生命的起點。
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地球上的一切。
那麼,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如此大量的液態水,那裡面就一定有生命存在嗎?事實上,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一方面,幾十年前,科學家通過火星表面的幹冰推測,火星某處可能存在液態水。
這個發現隻是證實了這個猜想。
另一方面,這並不是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發現液態水的蹤跡。
早在2014年,『卡西尼號』就在土衛二南極附近發現了液態水的證據。
所以有液態水是否就一定有生命存在,還得分兩方面來討論。
第一,如果火星上沒有生命,是否可以在液態水中孕育?
其實,生命的起源至今還是個謎。
按照目前科學界的主流猜想,液態水應該是生命的搖籃,也就是說第一個生命應該是從液態水中誕生的。
那麼為什麼一定是液態水而不是氣體或固體呢?事實上,生命本質上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化學物質結構,而氣體通常穩定性差、密度低,無法在其中進行復雜的化學變化。
固體與氣體相反。
固體的性質過於穩定,不能產生復雜多變的化合物,而液體的性質介於固體和氣體之間。
因此,科學家推測,第一個生命應該誕生於液態水中。
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以核苷酸和氨基酸為主的含氮有機物,可以說在自然條件下要產生如此復雜的有機物是極其困難的。
根據計算和模擬,如果要在自然條件下產生含氮有機物,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強紫外線,二是高壓電。
自然界中唯一可以輕松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地方就是大氣層。
因此,科學家推測,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應該是在大氣中偶然形成,然後隨著降雨落到地表,最終形成原始生命。
所以從這個過程中不難看出,在沒有生命物質存在的情況下,星球表面的液態水是很難直接形成生命的,甚至可以直接用『不可能的』。
既然火星上沒有生命,生命直接在液態水中孕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麼如果火星上發現的液態水是遠古海洋的殘餘,是不是就意味著裡面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火星環境
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火星表面沒有液態水與火星的溫度無關。
真正影響液態水存在的是氣壓。
在火星目前的氣壓下,水冰根本不會融化成液態水,而是會直接升華成水蒸氣。
遠古火星之所以能夠保留液態水,是因為它甚至有一個巨大的液態水海洋。
主要是當時火星的壓力比現在大很多。
通過對火星地質和大氣層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火星環境的劇變始於大約1至20億年前。
那時,火星的地磁開始減弱,大氣層在太陽風的猛烈入侵下逐漸變得稀薄,海洋開始消失。
最終火星環境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如果科學家們的推測是正確的,從火星形成到地表海洋消失,火星孕育生命的時間隻有2.5到35億年。
火星環境
我們都知道地球經過10億年的形成才開始孕育生命,而溫度對生命的誕生起到了促進作用,那麼火星需要多長時間呢?平均溫度遠低於地球,如何形成?然後開始孕育生命?或者說,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形成,才能達到孕育生命的條件?
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數值結果,因為即使是『地球上的生命在形成10億年後才誕生』的結論,人類也無法保證。
也許生命在地球上誕生的時間要比這個時間早很多。
當然,如果火星上的生命比人類預期的更早誕生,而且當時海洋還沒有蒸發,那麼火星地表下還有很大的可能存在生命,而這些生命可能就是類似於地球上的水熊蟲,類似於地球上的水熊蟲,具有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總的來說,如果在未來的火星探索中真的發現了生命,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生命的起源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復雜,這種認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生命本質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