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歡迎來到百科全書。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陽的距離排在太陽系第四位。
距離太陽1.5個天文單位。
自轉周期約1天,公轉周期約1.88年。
固態行星,呈橘紅色,體積是地球的15%,質量是地球的10.8%,火星的大氣密度隻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幹燥,表面平均溫度-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
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
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為含碳的巖石。
但由於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
因此,即使把它拉到與地球距太陽同等距離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溫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約占95.3%,既稀薄又寒冷,遍佈撞擊坑、峽谷、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
我們知道,地球的天空是蔚藍色的,這是因為大氣分子和空中塵埃主要散射太陽光中的藍色光。
如果沒有大氣,太陽光隻能直接照射到沒有物質遮擋的地方,即使在白天天空也是黑色的,但我們仍舊能看到星星。
與地球大氣一樣,火星上的大氣也能散射太陽光。
由於火星表面是棕紅色的細沙,這些細沙其實是赤鐵礦。
又經常刮大風,空氣中飄浮著大量沙塵。
這些塵粒散射陽光中的紅色光,所以使火星天空呈現出紅色,而不是藍色。
火星天空確切的顏色要視飄浮在大氣中沙粒的大小和密度而定。
火星是八大行星中離地球較近的一顆行星,它的許多方面和地球很相像,難怪人們會用『親兄弟』一詞來比喻火星和地球的關系。
例如,火星自轉一周的時間和地球十分相近,為24.6小時。
火星自轉軸的傾斜程度和地球差不多,所以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上的四季變化。
火星的北極和南極與地球一樣,也戴著白皚皚的『冰帽子』。
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才熱衷於到那裡去尋找生命。
如果火星上以前真的有生物存在過,我們也不會覺得驚訝。
尤其是火星大氣的情況很適合生命的存在。
科學家發現,火星的大氣中也存在氮,而氮與組成生命的蛋白質密切相關,是構成生命最重要的元素。
另外,火星上的大氣與地球相比雖然非常稀薄,而且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但是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有些低等生物是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
所以,人類一直在火星上尋找存在的生命。
火星有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發射的四艘在軌環繞探測器,分別是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全球勘測者和MAVEN火星探測器。
表面還有多個美國的火星車,如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2021年5月15日,中國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每天一個小知識,讓學習改變自己,讓積累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