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火星移民計劃是否可行?著重考慮6點,我們會看到奇跡。

火星表面究竟能否建立城市?人類文明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星際移民計劃呢?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人類探索火星的好奇心可謂瘋狂,面對不足三分之一的成功率,各國依然猶如接力賽般輪番上陣,蘇聯更是屢戰屢敗,但卻從未放棄,而進入二21世紀以來,人類探索火星的頻率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包括中國在內有超過5個國家都曾執行過火星任務。

那麼按照目前人類對火星的認知,我們能否實現星際移民的目標呢?

首先火星上的地質活動已經趨於停滯,幾乎沒有板塊運動,地底能量也基本喪失殆盡;第二,火星在37億年前與地球情況相似,除了海洋和湖泊普遍呈現酸性以外,基本能夠維持原始生命的存活,但後來卻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陷入了不可逆的水分散失過程,第三如今的火星地下依然有至少百分之二的水分,且在夏季時兩極區域存在液態鹽水流動的情況,越靠近兩極水分便越多,兩極冰蓋的水冰含量甚至能達到地球格林蘭島的三分之一,完全足夠人類生存。

2025年火星移民計劃是否可行?著重考慮6點,我們會看到奇跡。

根據多個火星探測器所傳回的數據,這顆星球整體上其實是陷入了一種更加荒蕪、死寂、空曠且不可逆的過程,內部能量的散失更是無法拯救,所以人類隻能放棄對它的整體改造。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的統一觀點都變成了建立封閉式的火星城市基地,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全封閉能完全產生跟地球一樣的氣壓、溫度和光照條件,卻不會受到火星外部惡劣環境的影響,而在後續城市建造方面,則有以下幾點需要著重考慮。

一、基地選址。

最好選擇北極和赤道之間的大平原地區,這裡水分含量較高,白天溫度也可以達到20度,並且火星表面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與金屬材料,完全可以采用目前日趨成熟的3D打印技術,隻需運送少量打印機器人,先期前往火星即可。

通過3D打印可以輕松實現立體蜂窩狀金屬結構來建立基地框架,其強度高、質量輕且能防范微型隕石。

三、空氣來源。

火星土壤中擁有較多的高氯酸鹽,可以通過簡單加熱即能獲取足夠的氧氣,在封閉環境中維持低壓負氧環境,人類即可健康生存。

四、水分來源。

火星地下還有至少3%的水冰,經過加熱即可輕松獲取水分。

五、食物來源。

可以建造獨立的植物養殖倉,以人類現有的無土栽培LED養殖技術完全能實現,在這個相對密封的植物養殖艙中,由於無土栽培養分充足,二氧化碳含量可以遠超地球,再加上火星重力不足地球一半,因此植物可以長得更大,這意味著植物的產量將會遠遠超過地球,它們還會產生大量的氧氣供給人類。

而在封閉的環境中,水分也幾乎能實現無限循環,植物產生的廢棄秸稈、莖幹、根部等則可以用來加工飼料,供養家禽牲畜。

六、交通出行。

建立全程封閉的軌道交通,目前,地球上無論是海底隧道還是載人超級高鐵都有極高可行性,它們所蘊含的難度遠遠超過火星,但卻已經被人類運用的非常成熟,而對於偶爾的戶外需求,火星車也已經有了不錯的技術。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沒有哪一顆星球能像火星一樣承載著人類如此多的想象和憧憬,也沒有哪一場探索能像探索火星一樣,在過程中不斷交織著反轉和奇跡,借此,希望大家記住,不管何時,人類的征程永遠都應該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走向虛擬的未來。

《以上內容取材於網絡,部分觀點或未經科學證實,請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