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暢《Liu Cha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美航天員在火星相遇的前景具有較大確定性。
如果在此之前中美能夠達成共識,和平合作開發、利用火星資源,這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來說都將是難得的好消息。
前段時間,筆者赴美參會,席間聽到一位美方專家談及中美太空競爭。
會後,筆者請教專家,當前情況下中美是否有可能開展太空合作。
專家認為,只要美國國會2011年頒佈的禁令不取消,兩國官方層面的太空合作就無從談起。
專家的回答雖未出乎筆者意料,但加重了筆者的擔心。
中美兩國在地球、月球以及地月空間的競爭已有走向失控的風險,未來二三十年,兩國競爭可能還要隨著兩國探火工程的進展而延伸到火星,恐將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為了避免這種前景,兩國應該探索合作的可能性,特別是美國國會應當早日解除合作禁令,為中美太空合作松綁,為人類生存留下一線生機。
目前,美國太空探索《SpaceX》公司『星鏈』衛星不斷升空,發射衛星日益廉價、高效。
有能力開展太空探索的國家越來越多,近地軌道愈發擁擠。
如若沒有合理管控,大量衛星最終可能會在近地軌道引發『凱斯勒效應』。
所謂『凱斯勒效應』,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於1978年提出的一種假說,即當在近地軌道運行的物體達到一定閾值後,各物體之間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碰撞所產生的碎片會引發更大范圍的碰撞,最終導致太空垃圾徹底鎖死地球,人類將再也無法向外太空發射任何航天器。
人類太空探索被中斷的同時,地面上高度依賴衛星的氣象、導航、通信等行業將受到嚴重沖擊,甚至難以為繼。
事實上,近年來數量龐大的『星鏈』衛星多次出現碰撞其他航天器的險情,包括沖向中國航天器。
2021年12月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向聯合國秘書長發出照會,指出2021年7月1日和10月21日,中國空間站兩次緊急避撞,以防止『星鏈』1095和2305衛星與空間站的近距離接觸導致意外情況。
太空探索公司解釋是技術故障,難以令人信服。
但即便真的是技術故障,星鏈計劃總計發射的4萬多顆衛星哪怕隻有1%的故障率,也將在近地軌道產生大量碎片,恐會引發更多的類似2021年『近距離接觸』事件。
如放任不管,很可能會導致『凱斯勒效應』,造成難以估量的負面後果。
為了阻止這種可怕的後果降臨在人類頭上,中美開展太空合作勢在必行,但始終遭到美國國會的阻撓。
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就曾嘗試與中方開展有關合作,但一切的努力都因為美國國會於2011年通過的『沃爾夫條款』而消散於無形。
該條款由共和黨籍眾議員沃爾夫提出,列入《2011財年撥款法案》,禁止NASA及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與中國開展聯合科研活動,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從此中美太空合作遭到美方全面『封殺』,中方學者無法參加在美國召開的太空領域國際會議,中美在太空方面的溝通、交流幾乎歸零。
近年來,美國又公然宣佈外太空不是全球公域,並組建太空軍。
美國在太空的行為日益與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確立的和平利用外太空精神相違背,也愈發將地球的戰略競爭帶到太空。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太空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舞臺,美國在太空未來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中國。
在拜登政府力推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中,國會再次增加了對NASA的撥款,企圖強化在太空與中國競爭的態勢。
▲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的畫面。
當然,近地軌道航天器碰撞隻是中美太空競爭的一個側面,其他問題還包括傳統衛星涉核問題、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試驗問題、太空及重返大氣層航天器碎片問題等,每一個問題都十分棘手,如果中美沒有基本共識,很可能會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引發兩國關系新的危機。
隨著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下一步將邁向登陸月球、月球科考與開發、登陸火星的新『三步走』征程。
同時,SpaceX的『星艦』發射盡管失敗,但馬斯克依然發出豪言壯語,要在2050年前登陸火星。
可見,中美航天員在火星相遇的前景具有較大確定性。
如果在此之前,中美能夠達成共識,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和平合作開發、利用火星資源,這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來說都將是難得的好消息。
盡管筆者和美方專家對中美太空合作均不太樂觀,但我們都確信,太陽系隻有八顆行星,留給人類的餘地並不多,中美競爭最好能夠止於火星。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