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來,中國探月工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從嫦娥一號和二號的繞月飛行,到嫦娥三號和四號著陸月球正面和背面,兩輛玉兔月球車行駛在月表上,再到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正面采樣返回地球。
接下來,中國還會進一步深入探測月球。
2025年前後,嫦娥六號將前往月球背面,著陸地區預計位於嫦娥四號所在的南極-艾特肯盆地。
在那裡,嫦娥六號將采集約2公斤的月壤和月巖,並把這些絕無僅有的月球背面樣品第一次帶回地球。
在嫦娥六號的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完成之後,將開始探索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
2026前後,嫦娥七號將在月球南極著陸,此次帶上月表的不僅有著陸器、月球車,而且還有一個飛躍探測器。
這個飛躍器配備噴氣式發動機,可在沒有空氣的月表上進行跳躍。
同時,它又裝有行走腿,可以在月表上進行移動。
飛躍器攜帶一部月壤水分子分析儀,能用於探測月表上的水,尤其是永久陰影區內的水冰。
預計在2028年前後,嫦娥八號也將登陸月球南極,開展一系列的關鍵技術先導驗證,包括用『中國超級泥瓦匠』3D打印機器人進行月面原位建造試驗。
在嫦娥七號的基礎上,結合嫦娥八號,可以構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為今後的月球基地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國與俄羅斯合作主導建設的,在中國的嫦娥著陸器登月期間,俄羅斯航天局也會發射一系列的月球探測器前往月球,包括與嫦娥七號進行任務級合作的月球26號,它在月球極地軌道上飛行,可為月球南極與地球之間的通信進行中繼。
在此基礎上,針對月球上的環境,中國科學家提出了月球基地的兩種建造方案,一個是外觀像『三葉草』的方案,另一個是外觀呈五角星的『中國星』方案,它們都極具中國特色。
這兩種方案所針對的月面環境不同,『三葉草』適合建在平整的月表上,而『中國星』適合建在月坑中。
它們的建造都需要用到月面原位3D打印技術,而且是無人建造完成。
按照設計,先把一個核心艙送到月球表面上。
在確定好月球基地的地址後,核心艙就會在月表上展開。
再通過3D打印技術,利用月壤原材料,打印出基地的保護罩。
除了核心艙之外,這兩種建築還都包含了生活艙、工作艙、生物艙。
兩者的區別在於,『三葉草』是平鋪在月表上,而『中國星』則是建在半地下,可以分成三層。
無論是哪種結構,都能讓3到4名航天員同時在月球基地上駐留。
目前,中國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已獲得突破,登月所需的運載火箭、環月飛船、登月艙和登月宇航服都在研發之中。
預計在2030年前後,中國將進行首次載人登月任務,中國航天員將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進駐我們主導建造的月球科研站。
登月方案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分兩次發射,兩發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先後把環月飛船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
另一種就像當年的阿波羅登月那樣,飛船由一發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直接送入月球軌道。
對於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和使用,中國秉持合作開放的態度,向國際發出合作的邀請,委內瑞拉已受到中國的邀請,巴西也被歡迎加入。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共同開發月球。
隨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不斷走在世界前列,美國太空專家路易斯·弗裡德曼呼籲,美國要與中國開展太空探索合作,包括月球、火星等探測。
他表示,如果美國重返月球不成,他將追隨中國去月球。
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制定的《沃爾夫條款》壓根不讓中國與美國進行航天領域的合作。
當時美國也想來中國空間站,但中國沒同意,因為是美國立法禁止在先。
所以如果這個條款繼續存在,美國來不了國際月球科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