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開始的事情都會有結束。
即使事情的結局是圓滿的,也總讓人有些傷感。
例如,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結束了長達57年的太空探索,讓不少天文學家悲痛欲絕,而現在任務還沒真正開始就宣告結束,更是悲催。
2019年2月,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放置了一個綽號為『鼴鼠』的地面鉆探儀器。
原以為很快就能在火星地下鉆探5米,為人類探索火星內部的奧秘,但事與願違。
兩年過去了,『痣』還在表面。
現在NASA宣佈『鼴鼠』部署失敗,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這是一個悲傷的決定。
火星『鼴鼠』的部署已經兩年沒有成功。
這確實是對人們信心的打擊。
結果都是徒勞,這個時候宣佈任務結束也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鉆探任務很快就會交給即將登陸火星的『毅力號』。
火星的『痣』是什麼?
火星『鼴鼠』是德國航天局《DLR》設計的熱流和物理特性軟件包《HP3》,用於測量火星內部,如地震勘測、火星地下溫度變化測量、為了讓火星『鼴鼠』鉆入火星地下,在底端內部安裝了電錘。
『鼴鼠』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復雜的儀器。
2019年2月,內置電錘四小時敲擊4000次,火星『痣』穿透50公分。
美國NASA專家激動萬分,急忙發文向全世界宣佈喜訊,頓時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專註,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痣』一直上下徘徊,無法深入,仿佛有什麼東西擋住了它。
火星『鼴鼠』遇到難題
起初,專家們以為隻是一塊火星石頭擋住了去路,於是讓配備靈活機械臂的洞察號火星車小心翼翼地將『鼴鼠』的外殼抬起鼴鼠』,把內置的電錘從地上傾斜,以為會錯過火星巖石,繼續往下挖,但『鼴鼠』通電後繼續在火星表面盤旋。
於是專家們又開始動腦筋了。
難道是因為沒有摩擦?於是洞察號極其靈活的機械臂又開始工作了,把『鼴鼠』周圍的火星土壤壓實了,但是當『鼴鼠』通電的時候,他們卻大失所望,『鼴鼠』繼續上下徘徊。
會不會是摩擦力不夠?又該麻煩洞察號的機械臂了。
按下『鼴鼠』電錘的側面,增加摩擦力。
電錘一響,專家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連忙發帖表示解決了這個難題,『地鼠』『地鼠』深入,但問題很快就來了。
一定深度後,『痣』又被彈了回來。
NASA的專家們很快得出結論,火星上的土壤和地球上的土壤不同,非常粘稠,所以摩擦力變得極小,所以專家們想出了最後的方案,按下了住在『地鼠』電錘頂部是一種危險的做法,因為電錘頂部連接著數據線,如果數據線損壞,『地鼠』就完蛋了。
最後的方案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接通電源後,『地鼠』越陷越深,很快電錘的頂端就沒入了火星的地下。
然而,洞察號機械臂抬起後,『鼴鼠』又被彈了回來,專家認為,電錘潛入火星地下後,用泥土覆蓋電錘頂部,然後用機械臂,重復操作,『痣』慢慢深入。
經過幾個月的嘗試,結果發現最後一組選項仍然不起作用。
NASA宣佈:『鼴鼠』部署失敗
2021年1月,『鼴鼠』電錘進行了最後500次敲擊,也就是『鼴鼠』宣告結束的『鐘聲』。
隨後,NASA在1月14日發文宣佈火星『鼴鼠』部署失敗。
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蒂爾曼·斯波恩表示,我們已經盡力了,但『鼴鼠』仍然與我們的英雄格格不入。
NASA科學副主任Sporn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火星冒險的原因。
我們必須突破技術的極限,以了解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幸運的是,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將受益匪淺未來』試探火星深地任務』。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這次失敗會為未來埋下成功的種子。
以上隻是安慰的話,也有專家認為,失去它們將對航天科學造成巨大打擊,雖然『鼴鼠』號沒有壞,但宣佈任務失敗,就意味著『鼴鼠號』已經被廢棄,不再使用,除非出現奇跡,這當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