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4月18日美國航天員維克多·格洛弗在科羅拉多州舉行的太空研討會上表示,NASA可以在探月計劃上與中國展開合作,包括俄羅斯。
格洛弗應該知道中美在航天領域存在矛盾,他緊接著表示『國會沒有告訴我們不能與中國一起做什麼事』。
格洛弗不是普通航天員,他是NASA2023年4月初公佈的4名執行繞月任務的航天員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克裡斯蒂娜·科赫、裡德·懷斯曼和加拿大航天局宇航員傑裡米·漢森,2024年11月4人將搭乘『阿耳忒彌斯2號』飛向月球,但不登月,僅繞月。
由於格洛弗身份特殊,所以有航天觀察家表示他可能是NASA拎出來『試探中國口風的』,根據中國的反應再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
觀察家這樣推測是有原因的,因為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也曾多次委婉地向中國尋求合作,不過納爾遜仍不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秉性。
2022年納爾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了一段引發爭議的話:中國至今也沒有主動向美國提出合作,跳探戈需要兩個人配合才行。
什麼意思?納爾遜在抱怨中國不積極,但也透露出美國試圖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
眾所周知,美國是航天領域的『領頭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也是從月球帶回月壤最多的國家,總重量達381.7公斤;同時,也是在太空部署衛星最多的國家。
問題是,美國NASA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這種壓力與中國航天有很大關系。
目前中國天宮號空間站已正式運行,相反美國主導的國家空間站正在加速老化,計劃於2031年墜落在太平洋,屆時天宮號空間站成為唯一在太空的大型航天器,各國若開展太空實驗隻能求助中國,包括美國。
據航天專家透露來自全球各國的實驗項目超過了1000個,正焦急地『排隊』等待。
讓美國不可接受的是,俄羅斯宣佈2024年退出國際空間站,雖然後來又推遲到了2028年,但俄羅斯真撂挑子不幹了,國際空間站能否繼續運行都是問題。
要知道俄烏沖突初期,俄羅斯前航天局局長羅戈津曾在社交媒體上撰文威脅美國,稱俄羅斯控制著空間站發動機的啟停和姿態,隨時能讓空間站墜落在歐洲和美國境內。
以目前俄羅斯和美國的緊張關系,不排除俄羅斯這麼做,當然手段可能『溫柔』些。
另外一方面,美國的幾個小弟紛紛與中國展開太空合作,掉頭掉得讓美國猝不及防。
2022年中東土豪阿聯酋豪擲300億與中國簽署探月協議,自主研發的『拉希德2號』月球車將搭乘嫦娥七號於2026年在月球南極著陸。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強調進一步強化與中國在航天領域上的合作,研發的月球照相機和分析儀將搭乘嫦娥六號一同在月球著陸。
此外,意大利、巴基斯坦與中國在開展了探月合作。
當然,最讓美國感到緊張的是中國突飛猛進的航天工程。
嫦娥五號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附近帶回了1731克月壤,中國科研工作者從中發現了撞擊玻璃球,水含量達0.05%,推測出整個月球大約儲藏著2700億噸水。
國外科學家表示中國在月壤中的新發現,為航天員在月球獲得水資源提供了可能,更為人類常駐月球探明了方向。
也就是說,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已經令美國擔憂,這個時候美國航天員格洛弗在航天會議上公開建議與中國展開航天合作,究竟是帶著誠意合作,還是暗裡藏刀?這值得討論。
即便是中國以包容的心態答應美國的『請求』,美國仍無法與中國開展合作,為何?若合作等於美國自己打自己的臉。
為打壓中國航天,在長達四五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先後制定了兩個方案,一個是1999年通過的《考克斯報告》,該報告禁止任何使用美國技術專利和零件的國家將衛星交由中國火箭發射,導致中國占國際市場9%份額的衛星發射業務一夜歸零。
另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沃爾夫條款》,該條款由奧巴馬2011年簽署,這是美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打壓中國航天。
自從以後美國航天科研工作者與中國航天專家再無交流,哪怕是中國航天專家到美國參加世界性航天會議也受到阻撓,比如不發赴美簽證。
也就是說,美國打壓中國航天的法律,沒有阻礙中國航天的發展,反而成了美國的累贅——若與中國航天合作,先推翻自己的法律,否則就是違法。
原創: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