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和深空有什麼區別。

外太空和深空有什麼區別。

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4日報道,眾所周知,太空被認為是『最後的邊疆』——但我們談論的究竟是哪個部分?太空、外太空和深空在許多語境下似乎可以互相替換,但天文學家對它們進行了明顯的區分。

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外太空』一詞指地球以外的任何地方,甚至包括距離地球非常近的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最低處位於地球上方約160公裡。

而深空的起點要更遠一些:它通常指比月球還要遠的地方,而且可以指整個太陽系之外的地方。

實際上真正的最後的邊疆是深空。

(『太空』這個詞是個籠統的說法,既包含外太空,也包含深空。

)

雖然早在1667年,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中『太空』一詞就被用來指代地球以外的地方,但根據韋氏詞典網站,『外太空』一詞直到19世紀中期才進入英語,當時一篇天文學論文使用了這個詞。

多產的科幻作家H·G·韋爾斯在1901年的一部小說中幫助普及了『外太空』這個詞。

根據《牛津參考》,幾十年後,另一位科幻作家E·E·史密斯在1934年的小說《三行星》中創造了『深空』一詞。

自然,外太空探索早於深空探索,因為人類必須首先向保護我們的大氣層之外邁出第一步。

20世紀50年代末,科學家們在地球表面上方80至100公裡處劃了一條無形的『卡門線』,認定這條線是地球大氣與外太空的分界線。

在這個高度不會發生什麼明顯的、神奇的變化。

相反,這條線來自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一項計算。

該計算表明,在這個高度,飛行器必須飛得足夠快才能在大氣層中穿梭,而這樣的速度嚴格來說已經使其進入地球軌道。

自1949年一枚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火箭發射以來,人類不斷向卡門線以外發送物體,將它們送往外太空和送入地球軌道。

人類沒過多久就到達了月球——1959年俄羅斯的一艘飛行器撞擊月球表面。

不久之後,人類開始越過月球,向深空發射探測器,探索太陽系的其他行星。

現在,跨過月球到更遠地方的飛行任務已經有超過200次,在近處還有數以萬計的人造物體繞地球軌道運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上世紀70年代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目前所在位置是人類在深空中抵達的最遠處。

據NASA稱,『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出太陽系,目前遊蕩在距地球超過225億公裡的地方。

這使得『旅行者一號』進入一個全新的空間類別:『星際空間』,即恒星系統之間的空間。

為什麼這些術語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它們有助於跟蹤物體。

NASA有一套用於聯系所有深空任務的完整通信安排,這套安排被恰當地命名為『深空網絡』。

分佈於全球不同地區的三個大型射電天線向比月球還遙遠的所有探測器和衛星發送信號並接收它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