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月土取樣,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繞』、『落』、『回』的最後一步,也是承前啟後的最重要一步。
完成之後,中國的的探月工程將逐步轉入下兩個階段,致力於登陸月球和在月球建立永久性有人值守的科研基地,為全面開發月球做準備。
嫦娥5號成功的意義在於,為這兩項任務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技術驗證,為以後帶來了無限遐想。
從技術難度來說,此次月土取樣無論是工程復雜度還是精確控制能力,都已遠遠高於載人登月。
所以此次月土取樣成功,已經可以基本宣告中國掌握了載人登月技術。
後續無非是對工程量進行放大,提高火箭和各個艙室的運載能力及穩定性。
這對於我們這個早已掌握載人航天技術,並多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的國家而言,幾乎不存在任何問題。
相信後期隨著中國運載能力更強的長征9號火箭服役,載人登月會很快提上日程。
相較於載人登月,在月球建設科研基地雖然也和月球取樣具有相似的原理,但在技術上要難得多。
不僅工程量會成倍增長,而且還要考慮到復雜土建工程問題。
這是因為,由於月球缺少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將科研基地建在月球表面會使航天員直接暴露在各種有害的宇宙輻射下。
同時由於月球獨特的自然環境,也會加速金屬老化,大幅縮短科研基地的使用壽命,降低科研基地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所以按照中國科研人員的設想,目前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借鑒陜北窯洞的原理,通過在月球上挖洞的方式,借助月球土壤來阻擋宇宙射線,在洞內建設科研基地。
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要求,大幅增加了建設月球基地的難度。
首先要在月球建設一個這樣包含大量土建工程的科研基地,依靠現在的火箭技術,肯定不可能通過一次發射就能將各種材料和設備運送到月球,隻能一點一點的去『攛』。
其次為了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人員的補給問題,還有必要先在環月軌道建設一個中轉的空間站。
其技術原理大致與嫦娥5號探測器相同,也必須包含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個部分。
相關人員、材料、設備和補給首先要在這個空間站進行中轉、調配,擇機再發射到月球或者返回地球。
也就是說,如果要進行月球基地建設,需要將今天的嫦娥5號放大成一個大型的環月空間站,其技術難度和成本絕對遠超中國目前正在建設的天宮空間站。
當然反過來說,中國天宮的建設也為將來建設月球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為了節省成本,還很有必要開發出兩型『往返於地球——空間站』和『往返於空間站——月球』,滿足交會對接任務、標準規格的航天器。
雖然客觀來說,建設一個月球基地夢想對我們今天還比較遙遠,中間還需要進行各種復雜的實驗。
但嫦娥5號的突破,已經為這種設想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中國航天未來可期!